为什么说贸易顺差会导致外汇供给增加,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?
贸易顺差增加了外汇储备(若用外汇结算,即总体而言我们得到的外汇比支出的外汇要多),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,所以流入本国的外币增多,因为我国的外汇管理是强制结售汇制度,也就是外汇供给增加,是对本国货币需求增加,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,间接引导了避险保值需求。
长期持续贸易顺差会导致本币供应量过大,引发通胀,本币贬值,又称“出超”。
出口大于进口外汇供给大于需求吗?
出口大于进口则体现的是外汇供给大于需求,这是毫无疑问的。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总量上来看,出口大于进口,则体现的是外汇实现了顺差,出现了外汇盈余,外汇供给充足,在保证了外汇需求的同时,增加了外汇储备,说明了外贸形势良好。因此,出口大于进口才能满足外汇的需求。
外汇供给增加是什么意思?
货币供给和需求是决定货币的价值以及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。根据供求原理,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,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,对于外汇汇率同样如此。
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,则本币由于稀少而变得更有价值,通常银根紧缩,信贷减少是货币供给减少的信号,这些造成总需求、产量和就业的下降,因而本币价值提高,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。
如果货币供给增加,则过多的货币供给更容易造成通货膨胀,导致本国商品价格上升,同时单位货币能够购买到的商品减少,购买力下降,导致对外国商品和劳务需求增加,因而外汇供给增加,本国货币贬值,外汇汇率上升。
为什么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多于流动债务时外汇供给大于需求?
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多于流动债务时,外汇供给大于需求,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:
1. **国际借贷关系**:流动债权通常指的是一个国家对外贷款或出口商品及服务后,应得的外币款项。而流动债务则是该国需要支付给外国债权人的外币金额。当流动债权大于流动债务时,意味着该国对外的贷款和出口收入超过了其对外的借款和进口支出。
2. **外汇市场供求关系**:在外汇市场上,供给主要来源于出口商、服务提供者以及对外投资者所获得的外币收入,而需求则来自于进口商、服务消费者以及需要偿还外债的外币支出。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多于流动债务时,说明有更多的外币流入国内,而需要支付给外国的外币较少,导致市场上外币的供给增加。
3. **汇率变动**:根据供求关系,当外币的供给增加而需求相对减少时,外币的价值相对于本币会下降,即外汇汇率下跌。这意味着用本币兑换外币的成本降低,本币相对升值。
4. **经济影响**:外汇供给大于需求,本币升值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正面也有负面的影响。一方面,本币升值可以提高国民的国际购买力,降低进口成本,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。另一方面,对于依赖出口的国家来说,本币升值可能会降低出口商品的竞争力,影响出口企业的利润和就业。
综上所述,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多于流动债务时,会导致外汇供给大于需求,从而可能导致外汇汇率下跌和本币升值。这种变化会对国家的国际贸易、投资以及经济政策产生一系列的影响。
在外汇收支中,一国如果无法以现有支付手段清偿短期债务(“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”),则需要另外购买以外币计价的资产(获取流动债权),这构成了对外汇的需求,导致汇率上升。